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屏障
一是排查城市内涝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城区7座下穿立交桥易涝点、3座排涝泵站、8条河道、52条城市主次干道排水管网、60余个物业小区地下空间、46个在建建筑项目等并建立台账,立整立改形成闭环管理。二是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2025年对蟒河片区、济渎片区、湨河南岸片区等13条道路同步规划铺设雨污分流管网,完善城市排水体系。三是保障排水系统畅通,4月底前完成城区52条主次干道城市排水主管网及13700座雨水井、4600座检查井的清淤工作。四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配齐各类排水设备和抢险物资,强化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城市运行和综合抢险等各类专业抢险队伍,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智慧指挥平台,增加易涝积水监控点位,强化平台支撑功能。目前,已配备高空抢险车等各类防汛作业车辆37辆,排水泵36台,发电机11台以及200套救生设备。(城市管理科)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成立专项检查组,通过“空中巡查+实地核查”相结合模式,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村庄环境进行扫描,并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走访调研,定期评估各行政村垃圾收集、转运管理效能。强化宣传引导,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固定宣传栏等形式,广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不及时、乱堆乱放等现象,指导各镇办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四级管理体系,加大垃圾转运设备及人员投入力度,确保生活垃圾及时清运,杜绝积压现象。目前,承留镇、思礼镇等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其中承留村、花石村等5个行政村,已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源头分类准确率达100%。(村镇建设科)
持续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住建局致力于优化完善全域公用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2025年全年计划新建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350个,以实现主城区及各镇区、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充换电网络全覆盖,满足人民群众绿色出行需求。目前已完成5处站点58个充电桩;其中,公安局、刑侦支队等2处站点16个充电桩已投入运营;承留卫生院、殡仪馆停车场、承留汽车站等3处站点42个充电桩已完成施工,基本具备运营条件。此外,坡头镇政府、第五人民医院等6处站点120个充电桩也已开展基础施工。(城市建设科)
“四大举措”拉开飞絮防治序幕
住建局立足服务民生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综合防治原则,采取“四大举措”拉开杨柳飞絮防治序幕。一是全面摸排。对城区重点部位的10268棵柳树、31571棵杨树雌雄株数量和分布地点进行登记造册并标记,现已标记柳树雌株5223棵、杨树雌株12246棵。二是药物抑制。2024年住建局对城区重点公园、游园道路内的6844棵杨柳树雌株,打孔注射“琳海序安”,今年拟对3809棵柳树完成注射,控制花絮形成。三是高压喷淋。初花期对杨柳树木实施一日一次高压喷水作业,盛花期对树木喷洒飞絮抑制剂,同时加密环卫作业频次,全方位清扫冲洗绿地路面,减少飞絮停留时间,防治二次污染。四是合理修剪。对树龄较大、枝条密集的杨柳树实施“外科手术式”修剪,剪除内膛枝、病弱枝以减少开花量,现已完成对济源大道108棵柳树的修剪工作。(环攻办)
以监督“力度”保障民生“温度”
紧盯施工安全关键环节,通过“精准查隐患、一线压责任、长效强保障”,以“嵌入式”监督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质增效。靶向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组建专项督查组,聚焦高空作业、用电安全、脚手架搭建等12项风险点,对35个在建改造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临边防护缺失、电线私拉等隐患16处,现场下达整改通知8份,倒逼施工单位立行立改。压实责任,拧紧安全链条。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督查安全措施落实和责任主体履职情况,针对“重进度轻安全”问题,约谈项目负责人2家,签订安全承诺书,推动建立“发现—交办—整改”闭环机制。长效监管,巩固安全成效。建立回头看机制,复查整改问题,督促完善应急预案,指导开展高空坠落、消防演练2次。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受理安全隐患线索3条,持续监督问效,坚持“查、改、治”同向发力、助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成为真正的“暖心工程”。(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