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在2024年度全省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评估检查中获评“优秀”等次
2024年,住建局聚焦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强化安全监管力度。依托济源示范区充装安全管理系统,建成全省首个瓶装液化气“阳光充装”系统,精准识别充装人员信息,拦截违规操作。开展燃气安全“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对5398处用气场所进行排查,发现并消除隐患731项。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针对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周边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双随机+专项巡查”机制,改造老旧管网56公里,确保燃气管道安全运行。连续实施三年“瓶改管“补贴政策,率先完成966家服务机构改造,实现18.89万户自闭阀全覆盖。2025年2月,河南省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专班对济源示范区2024年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给予“优秀”评价。(城市管理科)
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根据前期摸排掌握情况,重点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开展全面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并建立动态监管台账。详细了解充电站建设运行情况、充电设备使用方法、站内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实地检查充电场所消防报警、监控设备和消防设施配备等情况及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督促企业及时提供备案信息,主动通过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业务管理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申请计量检定,确保运营充电设备量值准确可靠。目前已累计对全区120家充电站点的1200余座充电桩完成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并整改问题充电桩300余座。(城市管理科)
认真履职强化措施 构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中“六类对象”动态监测模块作用,及时了解新增低收入群体家庭住房安全,结合镇政府组织有资质第三方开展鉴定,确定2025年第一批农村危房改造21户。二是严守程序意识。严格执行先确认身份信息,后开展房屋鉴定的工作程序,按照农户本人申请、村级评议、镇审核等措施认定,保证补助对象和补助金额的准确性。三是加强施工资质审核。严把危房改造施工队伍资格审查关,引导农户选择经培训合格取得乡村建设工匠证书人员承揽房屋建设,优先选用对本地建筑风格、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深入了解的建筑工匠,提升乡村建设风貌。四是强化质量监管。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定期对改造进度和质量进行审核把关,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杜绝安全隐患。(村镇建设科)
创新政策宣传形式 助力企业高效办理业务
3月20日,示范区住建局在济商家园济商讲堂组织召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专题培训会,30家重点项目企业代表及两个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参加,共同就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联合验收等关键环节展开学习交流。本次培训系住建局首次借助“济商家园”抖音公众号在抖音平台进行全程直播。培训会上,工作人员化身专业的政策宣传“主播”,结合实操案例,详细讲解施工许可申报流程、施工图联合审查要点及联合验收“一站式”服务模式,重点解析企业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针对企业关注的联合验收环节,系统梳理规划核实、消防验收、质量验收等全流程节点,结合“多测合一”“验登合一”改革案例,演示线上申报平台的操作规范,明确材料提交标准及跨部门协同时限,帮助企业实现“一次申报、并联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科)
20名体验官把脉问诊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2024年12月,住建局举行营商环境“体验官”聘任仪式,为首批20名“体验官”颁发聘书,旨在通过第三方视角,来监督和评价营商环境的优劣,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推动住建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营商环境体验活动。组织“体验官”不定期深入政务服务窗口、项目工地等场所,以办事企业或群众身份进行沉浸式体验,收集一手资料。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主动与“体验官”沟通交流,及时收集并反馈意见建议,相关科室积极采纳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形成持续改进政务服务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住建系统营商环境体验官已在审批效率、服务态度、执法规范等方面提出10条优化建议,已全部整改到位。(行政审批服务科)
召开安全教育专题培训 强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安全管理
3月上旬,住建局召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安全教育培训会,来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共计13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邀请资深安全专家现场授课,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各类安全隐患,并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剖析事故原因、责任认定、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会议要求:一是加强责任落实。要进一步督促指导各参建方落实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二是抓好排查整改。对照本次培训强调的各类问题,认真对照排查、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三是加强监督执法。加大老旧小区改造监管力度和检查执法力度,整治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现象,情节严重的予以停工整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精准监督 护航“两会”期间建筑领域安全稳定
深入工程一线,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制度执行等关键环节,重点对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临时用电、深基坑作业等,开展多轮次、常态化、全覆盖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督促立行立改、限期整改,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力、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违规执法等问题实行“一案双查”,保障“两会”期间安全问题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建立完善跟踪问效机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3月份以来,共检查在建项目15个,排查施工现场安全隐患25项,督促整改问题9条。(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材料 引导建筑业绿色发展
转变观念,主动服务。从“监管为主”转向“服务为先”,深入施工一线,精准了解企业需求,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着力推广内墙轻质石膏抹灰技术。示范引领,试点发力。选取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作为试点, 工作人员扎根现场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全程跟踪指导,高标准完成工程样板间,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以点带面,多方共赢。组织现场观摩会,大力推广宝龙广场、协力悦园、碧桂园等3个项目的成功经验,将德鸿尚院项目纳入应用范围,有效避免重质石膏抹灰施工周期长、湿作业多、易空鼓开裂等问题,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加强住房租赁补贴保障 托起百姓“安居梦”
住建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住房租赁补贴作为促进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抓细抓紧抓实,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完善审核机制。出台《济源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保障办法》,将住房租赁补贴标准提高至100-300元/月,完善租赁补贴常态化申请受理机制,严格执行镇办、市级“两审两公示”规定,确保住房租赁补贴发放的公平、公开、公正。二是提高审核时效。强化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加强与公安、民政、社区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切实保障住房租赁补贴资格的准确性。三是加强动态监管。对审核后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建立住房租赁补贴困难家庭一户一档,按季度发放租赁补贴;对复核后不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及时予以取消,停止发放租赁补贴,确保租赁补贴做到及时、精准、足额发放。目前济源示范区2025年第一季度住房租赁补贴资金共2.8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自2007年济源施行住房租赁补贴政策以来,已累计发放补贴2580余万元,惠及18610户家庭。(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加大春季苗木补植力度 为城市“增绿添彩”
抓住绿化养护的黄金时期,围绕主城区城市道路绿化空间布局,以城市道路绿化补绿增绿为重点,稳步推进春季补植工作,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颜值和景观水平。前期全面普查缺株断垄、裸地斑秃、苗木死亡等情况,摸清底数,充分掌握需补植的植物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信息,科学制定补栽方案。加强对补植苗木养护管理,密切关注其生长状况,确保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促进苗木生长。截至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约5000余平方米,补植国槐、法桐等共168棵。(园林绿化中心)
济源市运管服平台项目推进会顺利召开
为加快推进济源市运管服平台建设,确保项目高质量落地,3月27日,示范区住建局组织召开运管服平台项目推进会。会议听取了项目承建单位关于平台建设进展的专题汇报,就数据对接、系统集成、应用推广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会议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盯紧节点,严格按照倒排工期表推进。三是注重实效,以解决实际业务需求为导向,确保平台“建得好、用得上”。(信息化和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