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新家园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济源住建局

  10月7日,一场秋雨让济源变得更绿、更美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是绿色的,平原的纵横阡陌是绿色的,山区的沟沟坎坎也是绿色的,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无边的森林连缀成一望无际的绿海。

  近年来,济源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重,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真正让绿色成为新时代济源发展的永久底色。

  加快生态建设构筑绿色屏障 

  10月7日,趁着秋雨好墒,济源南山林场的几名职工正在南山省级森林公园内巡查今春栽下的树苗生长情况。在几代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南山林场已经由当初的“鸟不落地兔不过坡”变为现在济源的绿色屏障、南部花园和森林氧吧。

  济源山岭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济源人民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绿化荒山活动。其中大沟河林场堪称济源的“塞罕坝”,三代林业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辛奋战,硬是在荒山上植出20万亩人工林。近十来年,以风化砂岩碎砾为主的“困难地”成为造林的主战场,新一代造林人克难攻坚、科学植树,硬是让石山变得郁郁葱葱。

  目前济源森林覆盖率已达45.06%,居全省第二。济源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国家级荣誉。

  林业建设是济源生态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济源秉承愚公移山精神,勇扛构筑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的重任,大力开展生态建设,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和环境容量。

  济源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高标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黄河湿地、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黄楝树原始森林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着力构建沿黄、沿太行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

  济源全面落实河长制,坚持实施“四水同治”,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优化水环境,弘扬水文化,努力让河流、湖泊恢复鱼翔浅底、蛙声一片的良好自然生态。

  济源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保护黄河水生态、水环境,从根本上为黄河筑牢生态屏障。济源加快推进黄河小浪底北岸灌区配套工程建设,促进黄河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济源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园林城镇。南山桃花节、马村梨花节、下冶镇艾香节等,已成为济源人的生态休闲大餐。

  全力实施治污守护碧水蓝天 

  在济源市民赵女士的印象中,近年来济源污染防治行动越来越严格,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

  济源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济源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守护好碧水蓝天。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行动,有效治理扬尘污染,济源近年来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10、PM2.5浓度持续下降,真正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济源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乡村河道治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100%达标率,5个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维持在90%以上。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落实“土十条”,济源对环境污染土地全部实现非粮非饲种植业结构调整,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

  此外,济源还对火电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建成投运沁北电厂、国电豫源脱硫脱硝设施,综合脱硫脱硝效率分别达90%以上;完成600多家企业废气提标改造;争取国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0亿多元,建成投用石河底泥治理、土壤修复试点前期等一批工程项目;完成国家、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43个,淘汰关闭涉重金属企业34家,实现重金属排放量较2007年削减15%的考核目标;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2万余辆,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济源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污染源信息、机动车遥感尾气监测、交通流量等进行大数据整合与分析,建设了集监测、执法、治理于一体的决策支撑平台。济源分行业分级落实管控责任,进一步细化了4300家企业的减排管控措施,实行动态清单“一单制”和绿色环保调度制度,抓好精准研判,锁定污染来源,落实有效管控措施。济源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济源已对60多家重点企业实施科学管控。”

  实施市区交通管制,济源新建了17个限高装置,设置了5个固定执勤点,对进入一环路以内非法运输的柴油三轮车、四轮车、拖拉机实行部门联动执法。建立健全了道路积尘防治机制和“路长制”,新购了75台多功能冲洗车和雾炮车,对市区70余条道路进行深度保洁。环保、气象等部门的横向对接,通过环保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不管是在济源的玉川产业集聚区,还是虎岭高新区,记者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这里的企业都在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济源作为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近年全力以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瞄准绿色化、智能化、中高端化方向,加快工业“三大改造”,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济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淘汰不达标落后产能和企业。

  济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在有色金属产业方面,打造了1条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主链、8条辅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100%。

  济源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大纳米杂化、水处理剂、富硒等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业,以全域旅游引领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做强做优绿色经济、绿色产业。

  在豫光金铅,过去低价售出的矿渣如今被吃干榨净,所回收各类金属的利润约占总利润的50%。从废蓄电池中得到的再生铅,目前已占到企业原料的一半,同时,环保改造不遗余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约16亿元。

  清水源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水处理行业的翘楚,先后参与制定了57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水处理剂工艺技术和产品性能国内领先。济源被工信部评为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形成了具有济源特色的钢铁、铅锌、煤化工、能源、畜牧五大特色循环产业链,推动服务业提速提质,确保了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济源在重点高耗能行业持续推行“节能攻坚计划”,开展能效对标达标。豫光金铅能耗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有色金属行业能效标杆企业,荣获“2016年度中国铅锌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杰出贡献奖”。沁北电厂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台国产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被誉为“中国典范”。金马焦化荣获“全国(首批)十佳生态文化示范性企业”。

  济源严格项目环境管理,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落后技术和设备,将有限的环境容量优先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水平高、污染物排放少、对济源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环境效益的项目。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济源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为经济发展腾出了宝贵的环境容量。

  2018年,我省首次公布各地绿色发展指数,济源位居全省第一。绿水青山,正在愚公故里释放其蕴含的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构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中原要出彩,济源出重彩!站在新的伟大起点上,济源奏响绿色发展的主旋律,正让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焕发出无限活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公众号

微博
主办单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单位地址:河南省济源市二区9号楼    举报投诉
联系电话:0391-6633637(办公室/传真)
网站标识码:4190010016 | 豫ICP备2022022825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35号

技术支持:河南九华云软件有限公司(0391-662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