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游园处处;交通织网,四通八达,路路畅通;水清河畅,城美山青,幸福满满;秩序优化,服务健全,惠民多多……济源这座焕发青春活力和独特魅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正绽放耀眼光芒。
这一切得益于济源城市建设提质工程的强力推进。近年来,济源以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统领,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创建引领、河湖连通、提升路网、拓展济东”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扎实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4篇文章,突出抓好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仅今年就实施城市建设提质项目150个,完成投资31.5亿元,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改观。
强化基础设施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牡丹园太美了。原来这里是撂荒地,牡丹园建起来后,这里就成了大家常来的休闲‘打卡地’。”10月13日,市民翟新梅带着家人在牡丹园散步。
漫步牡丹园,只见草地青青,湖水荡漾,复古火车集镇吸引游客驻足合影。这样的美景让不少游客把牡丹园晒到了“朋友圈”。
晒“美”不仅代表了个人的心情,更直观体现了济源人居环境的改善。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为证:济源新建蟒河公园、古轵公园、牡丹园、龙潭公园等城市综合性公园,完成1.3万亩城市近郊森林公园项目;中心城区59处7100亩空闲地生态修复项目大头落地,新增公园、游园、绿地40余处;提升蟒河沿岸游园改造和湨河带状公园,打造2条集生态、文化、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廊道,完成蟒河等6处市政立体绿化和2处屋顶绿化工程……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
底色美,源于底气足。近年来,济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建设黄河沁河二水入城、五湖八河水系连通工程,完成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新建提升东湖、龙腾湖、龙潭湖、龙泉湖、三湖(玉阳湖、万阳湖、曲阳湖),实施济水西源、苇泉河补水工程,实施蟒河生态补水、万阳湖生态补水工程,实施三湖东湖等四个大型人工湿地、五指河小流域治理、砚瓦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大沟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
——济源重点实施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景观道路建设工程,完成济源大道、黄河东路、南二环等断头路打通和新建改造南一环、西一环、愚公路、王屋路、新济路等城市道路14条。
济源还积极完善地下管网,启动沁北电厂向市区的热源首站和供热管网建设,建设城市市政管网150余公里,加快推进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渠化改造和南环、愚公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线廊建设,改造济钢积水点、愚公路、济水大街等城市道路积水点56处。济源第三水厂通水调试,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相继竣工试运行。
——济源积极推进济东新区规划建设,全力抓好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项目济源段线路和高铁站点的选址规划建设工作;完善道路、绿地、水系等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配套环境品质;新建蟒河公园和滨河绿地系统,建设龙腾湖引黄调蓄工程;启动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济源大学城)建设。
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济源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从实施水系治理实现河湖连通,到提升“路网”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再到拓展济东培育新增长极,城市框架一步步扩大,“魅力新城”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改善公共服务 提升宜居水平
“现在的济源,出门很方便,住着很舒心。”10月16日,市民卢成顺满脸自豪地说。
对城市的变化,感受最深的还是济源人。“10分钟教育圈”“10分钟康养圈”“15分钟文化圈”“10分钟健身圈”……一个圈连着一个圈,构建成全域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圈。
强化教育设施建设,打造10分钟“教育圈”。济源新建中小学、幼儿园、高职中职、本科等12个项目,新增幼儿学位2500个,全面免除公办高中学费;新建成延庆外国语学校、愚公路小学、幼儿园,恒通花园幼儿园,持续推进职教园区、愚公移山精神干部学院及展馆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卢仝小学、轵城镇实验小学扩建等项目,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实施农村小学生免费营养餐计划,全市11个镇1.8万余名农村小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
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打造10分钟“康养圈”。济源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投资34亿元建设23个医疗、保健、康养等项目,重点推进市健康城妇幼保健院、老年公寓、残疾人康复中心、市第三院、五院(小浪底北岸新区)医养中心等项目;完善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为城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老年服务卡,建立基本信息库、提供日常援助、开展文体活动等养老服务项目;启动市人民医院迁建工作,整合妇幼保健院、卫校附属医院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
推进文体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文化圈”。济源启动总投资100亿元的济水源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利用老兵工旧厂房,改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那些年”文旅小镇;建成王屋山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提升城展馆等大型公益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基层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便民服务中心,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称号。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全域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圈。济源实施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加快城市书房建设,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优化“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实施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建设济渎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建成王屋山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和各镇(街道)的新时代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文化园,为城市注入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
这些涉及教育、医疗、文体、文化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让群众生活在城市生活中得更加方便舒适,同时,也成为济源城市精心描绘高质量发展“工笔画”的有力注脚。
强力开展“四治” 推进城市管理高质量
“济源有的厕所配备智能系统,还能刷脸取纸,实在太有人性化了。”来济源旅游的驻马店游客李彬彬欣喜地说,在济源,公厕不仅多,而且环境好,“方便”很方便。
小公厕,大民生。诚如斯言,这一座座别致的公厕,让人从细微处感受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和品位。自开展百城提质工程以来,济源针对还存在的交通拥堵、市容卫生“脏、乱、差”、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持续深入开展“四治”,推进城市管理高质量,让城市更有“颜值”,更有内涵。
近年来济源城市管理取得的成效,从一组数据中可窥一斑:
完善公共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新建篮球城地下停车场、公园广场游园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5500余个;实施“环境卫生治脏”专项行动,以城区主干道为重点开展沿街违章建筑及构筑物拆除、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集中整治工作,分期分批拆除违法建设10000余平方米;以城市主干道路为重点开展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集中整治工作,取缔主次干道店铺(含住户)店外经营、骑门经营6205处;投资6.7亿元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投资1.9亿元实施100个村庄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总投资6亿元,5个街道办事处新建10个“一站式”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数据背后,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真金白银的提质改变。城市交通环境改善了,城市环境净化美化了,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同步提升了。
“城市比以前更漂亮了,交通比以前更有序了,生活比以前更便捷了。”这是实施百城提质工程后老百姓共同的心声。事实上,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启动,城市提质向乡村延伸,城市经营不断创新探索,一大波民生红利正向老百姓袭来。
这样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支撑、大力度推进,百城提质工作向纵深推进,济源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检,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初检。
城市提质,让生活更美好,让家园更宜居。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且长。在这里,济源,这座新兴城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幅流淌着现代气息、浸染着温润情怀、升腾着勃勃生机的新时代济源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