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建文〔2025〕68号 签发人:王剑波
办理结果:B
济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195号
提案的答复
民革河南省委会直属济源基层委员会、孟小宾、李永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济源市城市停车难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规划引领,严控刚性指标。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于2025年6月印发了《济源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根据济源停车供需矛盾,立足现实和长远发展,对新建住宅小区、商业及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项目,进一步提升和明确了停车位配建标准;同时规划方案审定、规划许可审批和规划核实环节,严格对配建停车设施的数量、位置等内容进行复核,对未按规定规划建设停车设施的项目不予办理审批、核实相关项目手续。
(二)科学规划城市停车系统。依据《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济源市城市道路系统(含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13—2030)》,优化公共停车场布局,严控配建刚性指标,结合道路现状总量,预测分析,规划设置路外公共停车场129处,约提供2.2万个停车位,将逐步形成以项目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同时,将专项规划确定的公共停车场用地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严格进行用地预留和控制,确保停车设施配建规划指标落地实施。
(三)紧盯堵点,全力化解。针对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公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城市停车难。一是增设临时泊位。在保障通行前提下,于东环实验小学、玉川路小学等人流密集区域周边设置临时停车泊位155个。二是规范路内停车。对1057个标线不清的路内停车泊位进行复划刷新。三是挖潜路内资源。2023—2025年间,公安交管部门本着能划尽划原则,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区道路增划路内停车泊位(含临时泊位)3500余个。四是推行错时停车。在夜间交通流量显著下降路段,实行限时停车管理(冬季17:30至次日7:30,夏季18:30至次日7:30),并在泰宏天安、御景尚都等小区周边道路设置夜间临时免费泊位,实行“夜停晨走”。五是实施柔性执法。出台便民政策,对夜间在小区周边道路不影响交通的违停行为,原则上不予处罚。
(四)完善加强管理制度。随着城市发展,社会进步,2014年的停车管理办法已与当前城市停车实际不相匹配,为更好服务群众停车需求,我局已完成《济源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修订稿,并已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正在按程序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待批准后将正式出台,进一步理顺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保障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停车需求。
(五)瞄准乱象,规范秩序。针对当前占用、侵用、设障等侵占公共停车资源问题,我局牵头制定《城区静态停车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于2025年5月13日发布《关于城区静态停车秩序规范管理专项整治的公告》,一方面是清理人行道乱停乱放的三轮车、老年代步车和商户门前广告车、障碍物等,清拖至指定场所并收取适当清运费;另一方面是对部分商户或居民使用锥桶、障碍物长期占用或私家车长期停放占用免费停泊位的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目前,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正沿街采集违规信息,联合执法支队逐步清理,恢复停车功能。
(六)实施惠民停车,盘活闲置资源。根据停车需求,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国有停车设施公共停车位的使用效率,采取40分钟内免费,夜间停车半价,推行年卡、月卡制(500元/年、50元/月),降低停车收费标准,优惠政策,引导居民增强停车收费意识。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公交线网提升服务能力。科学评估客流需求,合理加密核心区域运营班次,动态调整线路走向,着力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与吸引力,持续完善公交线网布局,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建立稳定资金保障机制。同时,督促交运公司通过智慧化调度、开发特色线路等措施,全面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为市民提供更优质、舒适的出行体验。
(二)建设智慧停车平台优化服务。推进本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实时发布公共停车场位置、使用状态、泊位数量等信息,提升停车场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三)探索多元化停车设施供给模式。一是鼓励住宅区配建的停车场不能满足业主停车需求的,经一定数量的业主协商同意,可以利用业主共有场地设置临时停车场或由平台公司建设立体停车场低价收取服务费。二是按以租代购方式,与小区开发商协商,将小区待售未售的停车位,以月租、年租的方式面向业主开放,盘活闲置资源,增加供给。
(四)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开放。研究制定共享政策,针对停车资源紧张区域,实时共享停车,对具备条件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采取错时、分时停车等方式向社会开放停车场。鼓励国有企业、商业设施、写字楼、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社会单位停车场在空闲时段对外开放。支持住宅小区在保障安全和满足业主基本需求前提下,实施错时共享停车。
(五)倡导绿色出行方式,缓解交通压力。加强宣传引导,提倡城区内短距离出行(步行半小时、骑车15分钟可达范围)“非必要不开车”,鼓励采用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倡导公职人员率先垂范,在上下班及城区公务活动期间主动停用、少用机动车,践行绿色出行,减少路面车流量,缓解交通拥堵。
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5年7月3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济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6636620
联系人:房俊成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代表人数另加5份)、市政府办公室1份、督查局1份。 |
济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2025年7月30日印 |